新聞中心
News Center經(jīng)常跑高速的司機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:ETC 車道明明只有一輛車,欄桿卻遲遲不抬,或者前車剛過,后車還沒完全進入就落桿。這背后,很可能是車輛分離光柵沒調好。在 ETC 系統(tǒng)里,車輛分離光柵就像一雙 “火眼金睛”,專門負責判斷車道里有幾輛車、車有沒有完全通過。本文就來說說這雙 “眼睛” 在 ETC 車道里的作用、安裝要點和常見問題解決辦法。
ETC 車道最怕兩種情況:
· 跟車過近:兩輛車貼太近,系統(tǒng)分不清是一輛還是兩輛,容易多扣費或漏扣費;
· 車輛未完全通過:車還沒完全駛離車道,欄桿就落下,可能砸到車。
車輛分離光柵通過多束紅外光在車道兩側形成 “光幕墻”,車經(jīng)過時會遮擋光束,系統(tǒng)根據(jù)遮擋情況判斷車的長度、位置和通過狀態(tài)。比如一輛小轎車通過,光柵會記錄 “光束被全部遮擋→部分遮擋→完全不遮擋” 的過程,確認車已完全通過后,才給欄桿發(fā)出落桿信號。
要是沒有這層 “光幕墻”,光靠攝像頭識別,遇到強光、暴雨等天氣就容易出錯,影響通行效率。
(一)精準分離車輛,杜絕 “一車多費”
高速上經(jīng)常有大貨車跟小轎車過近的情況,光柵能通過遮擋時間和光束數(shù)量,區(qū)分開前后兩輛車。比如大貨車車身長,遮擋光柵的時間比小轎車長,系統(tǒng)據(jù)此判斷是兩車而非一車,避免后車 “蹭” 前車的 ETC 扣費。
(二)判斷車輛完全通過,防止欄桿砸車
光柵安裝在車道末端,當最后一束光不再被遮擋時,說明車已完全通過,系統(tǒng)才會讓欄桿落下。某高速 ETC 車道曾因光柵位置裝低了,SUV 通過時頂部沒被檢測到,系統(tǒng)誤判車已通過,欄桿砸到車頂,后來調整光柵高度才解決問題。
(三)識別異常情況,保障車道安全
遇到車輛在車道內停車、倒車,或者有行人闖入,光柵會檢測到光束異常遮擋,給系統(tǒng)發(fā)出報警信號,同時不讓欄桿落下,避免事故發(fā)生。
(一)高度要覆蓋各種車型
· 最低處:離地面 30 厘米,別讓小轎車底盤下的空隙漏檢;
· 最高處:至少 2.5 米,能檢測到貨車、大巴車的頂部。
· 比如一條 ETC 車道,光柵從 30 厘米裝到 2.5 米,不管是小轎車還是 12 米長的貨車,都能被完整檢測到。
(二)左右間距,太寬太窄都不行
· 太寬:光束之間縫隙大,摩托車、三輪車可能從縫隙中漏檢;
· 太窄:成本增加,還可能因輕微振動導致誤判。
· 常見做法:光束間距 10 厘米,既能精準檢測,又經(jīng)濟實用。
(三)調試時多模擬幾種場景
安裝好后,得用不同車型測試:
· 小轎車正常通過,看欄桿是否在車完全通過后落下;
· 兩輛車保持 5 米距離通過,看系統(tǒng)能否正確分離;
· 貨車帶貨柜通過,確認長車身不會被誤判為多輛車。
車道類型 | 推薦光柵類型 | 特點 | 適用場景 |
普通 ETC 車道 | 標準型車輛分離光柵 | 光束間距 10 厘米,檢測距離 5 米 | 小型轎車、SUV 為主的車道 |
貨車 ETC 車道 | 寬幅型車輛分離光柵 | 光束間距 15 厘米,檢測距離 8 米,抗振動 | 經(jīng)常有大貨車、半掛車通過的車道 |
混合車道(大小車都有) | 智能調節(jié)型車輛分離光柵 | 可根據(jù)車輛大小自動調整檢測靈敏度 | 車流量大、車型復雜的收費站 |
(一)陰雨天光柵頻繁誤判
雨天水汽會遮擋部分光束,系統(tǒng)可能誤認有車。解決辦法:給光柵鏡頭裝防雨罩,同時調整檢測靈敏度,忽略短暫的水汽遮擋信號。
(二)小轎車通過時欄桿落得慢
可能是光柵檢測距離調短了,車剛過光柵就落桿。把光柵往車道外移 50 厘米,讓車完全通過后再觸發(fā)落桿信號即可。
(三)貨車通過時系統(tǒng)顯示 “多輛車”
大貨車車身長,遮擋光柵時間久,系統(tǒng)可能誤以為是多輛車??梢栽谙到y(tǒng)里設置 “長車模式”,延長光柵遮擋的判斷時間。
車輛分離光柵雖小,卻是 ETC 車道高效通行的 “隱形保障”。選對類型、裝準位置、調好參數(shù),才能讓它在各種天氣和車型下都精準工作。安協(xié)針對 ETC 車道推出的車輛分離光柵,有多種規(guī)格可選,還能根據(jù)車道寬度定制檢測范圍。訪問官網(wǎng)(www.yrgdgs.com)可獲取《ETC 車道光柵安裝指南》,或聯(lián)系技術人員提供調試服務,讓每輛車都能快速、安全通過 ETC 車道。